地雷1:痛恨自己的工作
如果工作就是興趣所在,該有多好?想必,這也是你心中對“理想工作”的定義。
《未來工作在哪里》一書作者、倫敦商學院教授琳達·格拉頓表示:“知識和創新將成為未來工作的基石,我們對工作的態度將影響創新的成果?!?/P>
她認為,如果痛恨自己的工作,絕對不可能創意十足。
從興趣出發去選擇工作,固然是結合兩者的做法之一,但你必須理解,工作的本質終究和興趣不同。
有時你的興趣并不等于能力,不足以發展成專業;憑著興趣踏入某個領域,之后卻發現,工作中仍然有讓你不喜歡的部分。
因此,你需要做的是,在工作中發掘興趣,讓自己喜歡它,在不同階段為自己創造不同的工作樂趣。
地雷2:不重視細節
工作場所需要的態度是,表現出“準備好工作”的姿態。
《主管不說,但你一定要懂的50件事》一書作者濱田秀彥指出,企業追求成長,“所有主管的惟一使命,就是對上層交出好成績”。因此,積極采取行動的“自主性”,是看待工作不可或缺的心態?!罢驗楝F在是個沒人愿意主動舉手的年代,下屬只是舉個手,就能得到非常高的評價?!?/P>
“準備好工作”的意思,也包括對工作的尊重,也就是敬業。每個跟工作有關的細節,都認真對待。
在韓國三星公司內部流傳著一個真實案例。南美分公司的一位骨干,因為某天晚上與來視察的領導應酬太晚,第二天與客戶的會面遲到了30分鐘;之后在陪同領導前往機場的時候,遲到了30分鐘。這加起來的1小時,使他后來3年的晉升都被高層否決。
“這不只是"遲到幾分鐘"的問題,而是"遵守約定與否"的問題?!薄断袢且粯庸ぷ鳌芬粫髡呶木颊裾f。
工作上的一些細節,往往是主管評價你是否敬業的重要指標。
地雷3:忽視工作友誼
社交網站LinkedIn創辦人雷德·霍夫曼建議,職場中人要當“認真的關系培養者”。
第一,從對方的角度看世界。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立場思考,雖然困難,但只有試著這么做,才能培養真誠的關系。
第二,想想你可以如何幫助對方,而不是想著從他身上得到什么。“你越不計較得失、對回報的預期時間越來越長時,這段關系就越能從交流型的合作,變成真正的聯盟?!?/P>
工作中難免碰到“不對眼”的同事,如果你經常和他有業務往來,與其想辦法改變對方,不如先從改變自己做起。
《這些事等老板來教,學費很貴》一書作者重茂達就是如此。他主動親近不時找他麻煩的同事討論事情,在不知不覺中透露信息給對方:“我并不討厭你,希望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P>
久而久之,他和那個同事真的培養出友誼。你著眼于他人的優點,并顯示出善意,對方遲早會感受到。
地雷4:無法解決問題
職場變化迅速,常常今天還適用的方法,明天就得換一個。美國職業生涯顧問安潔亞·凱在《今日美國》報撰文指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雇主看重的五大能力之一?!耙豁椪{查發現,99%的管理者認為,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可或缺?!?/P>
解決問題不僅是把事情搞定,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把事情處理好。
一次,凱告訴飯店的柜臺人員,健身房的器材無法運作。對方只是回答她:“我不會修理?!眲P表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打電話給某某來協助您"才是。”從復雜狀況中找出關鍵原因與脈絡,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幫助求職者提升能力的網站Mindtools認為,解決能力有4個步驟:定義問題列出辦法評估與選擇辦法執行。
換言之,碰上復雜難解的狀況,先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與同事們討論可能的解決辦法,最后選出最佳方案,落實成可以按部就班完成的步驟,就是解決問題的標準流程。
地雷5:只想當“明星球員”
在職場中,雖然每個人各司其職,但整體績效取決于團隊合作。
如何在團隊中發揮所長,進而幫助自己和組織達到雙贏?
Mindtools認為,每個人的優勢不同,角色也不同。就像在籃球場上,擅長得分的明星球員,需要助攻的球員在適當時機傳球給他,從而取得球隊的成功。
《新手主管如何管理團隊》一書提到好的團隊成員的特質,值得參考。
可靠:讓人相信你可以把事做好,而不是提心吊膽地準備幫你收拾殘局。
建設性的溝通:積極、自信地提出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見。
傾聽:聆聽他人想法,虛心接受批評。
無私分享:分享自己獲得的信息、經驗。
協力合作:理解每個人不同的做事模式,找到與別人共事的方法。
彈性:碰到狀況不會抱怨或抓狂,懂得轉換或妥協。
先學會當一個好的團隊成員,才有機會成為團隊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