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人才市場上流傳人才的“資信等級”的說法。對于那些經常炒公司魷魚的應聘者,招聘單位往往心存芥蒂,擔心你到他們公司后也干不長,存在信任危機。用人單位的主管往往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對你有疑心,你就很難有出頭機會。這是每一個跳槽者面臨的現實問題。當然,現任職級是資信等級的比較大的正面因素,過去兩年內跳槽次數則是資信等級的比較小的負面因素。所以,如果你從產品主任跳到銷售經理,大正加小負,你的資信等級提高,但是如果你跳來跳去沒有提升,加上去的盡是負數,資信等級就一定下降。如果跳槽后的單位比現在的單位好,那當然最好;就擔心費了好大一番折騰后,發現跳進的公司并不比原來單位好多少,那種打落門牙后往肚里咽的難受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跳槽不應只是對高薪或高一級職位的追逐,而是對職業生涯的進一步追求。據專家分析,未來最有發展前景的職業有3類。一是一些需要高、精、尖技術的行業,如計算機網絡、通訊、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保健食品、遺傳工程等。二是近年來始終高居招聘排行榜首位的市場營銷,不過,今后對營銷的要求將會越來越趨向于專業化和復合化。三是金融投資分析專家、理財專家、廣告設計專家、咨詢顧問、醫生、律師、保險經紀人、建筑設計師等一些個人智慧與經驗參與成分很高的職業。另外,從專業需求狀況來看,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經營管理、專業技術管理等也開始呈現較大的需求。每一次跳槽,如果不能跳到上述行業相關職業或職位上,跳槽者將面臨信用等級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