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珠耀溪南》歌曲在坦頭鎮的溪南村老幼皆知,廣為傳唱。從一粒粒小木珠發展到現在的“中國汽車用品制造基地”,從傳統產業到新型的汽車用品行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如今,坦頭鎮汽車用品產業已形成頗具特色的塊狀經濟,成為我縣六大支柱產業之一。
小木珠到大產業的變身之路
自明清始,受“佛國仙山”的文化熏陶,我縣民眾形成了以菩提籽串成佛珠銷售的傳統。受菩提籽自然產量的限制,菩提籽佛珠產業難以做大,善于創新的天臺東鄉民眾便以木佛珠代替菩提籽佛珠,形成了木佛珠產業,實現了從菩提籽佛珠到木佛珠產業的第一次轉型。
溪南村黨支部書記裴顯秀介紹,解放以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極少,大都以交換農副產品為主要收入。溪南村村民農忙時以農活為主,農閑時,都靠做手藝,替人打工,或挑腳擔、或做些小本生意,也有的村民外出販豬、鹽、布匹等小生意過日子。
當時的木珠業也是坦頭附近村民們的家庭副業之一,當地生產的木珠主要用于加工佛珠串、算盤等,規模極小。而到1984年,小小木珠才實現第二次華麗轉型,在“木珠大王”裴顯愛的帶領下,開始大規模生產木珠坐墊。
“木珠大王”緣何而來?據了解,在80年代初,村里做木珠已經開始形成規模,村民們開始將木珠做成坐墊。當時裴顯愛聽說廣州有交易會,他從中看到了商機,就帶著木珠坐墊樣品來到交易會,這種“新生事物”吸引了不少外國人的注意,成功獲得一百多萬張坐墊的訂單。因此被那時候的香港大公報稱為“木珠大王”。
那以后,大量的訂單猶如星星之火,燎起了全村做坐墊氛圍,鄉里鄉親都紛紛開始做成品木珠坐墊。在發展的初期,由于競爭少、利潤高,從事汽車用品生產的“先行者”很快就撈到第一桶金,也產生了一批“草根”企業家。
“那之后,坐墊的整個規模越做越大,木珠坐墊產業已經成為溪南經濟的支柱產業,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木珠、坐墊的生產銷售。就連專門做木珠、做加工、做燃料的人都跟著賺錢。那時候的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了幾千萬,集裝箱‘倒頓’運送貨物,都來不及。”溪南村主任裴顯和回憶道。
到九十年代,木珠坐墊產業完成了第三次轉型。產品從坐墊、門簾發展到工藝品等多種樣式,原材料從原來的木材擴展到毛竹、塑料、布料、陶瓷等。以木珠坐墊為主的行業拓展到了坐墊、腳墊、椅套、遮陽擋、車船罩、方向盤套等六大系列,形成了擁有1200多個品種的汽車用品產業。
短短三十年里,汽車用品行業歷經了三次華麗的轉型,成功擺脫了小打小鬧的歷史,成功打造出市場帶動明顯、產業鏈完整、配套設施完善、集群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格局。
木珠坐墊到汽車坐墊的創新之路
通過三十年的發展,我縣汽車用品行業已初步形成現代產業集群,面臨角逐日益激烈的汽車用品銷售市場,如何才能穩坐市場龍頭?裴顯和給出了產品創新這個答案:“產品創新才能穩立市場潮頭。”
“當時木珠坐墊做得很暢銷的時候,就有人提出冰絲比木珠更舒適而且也美觀,考慮到單一的產品使銷量也在下滑,就開始轉型做冰絲、布藝結合等坐墊。然后我們就咨詢客戶,根據顧客的需求對產品進行改良、轉化等。”裴顯和說道。
這之后,坦頭鎮一邊專注于冰絲、布藝結合等的坐墊,一邊又思考著如何再創新的問題,灌以整個產業鏈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從各種樣式各種材質的坐墊到汽車腳墊、腰靠等一系列配套產品,產品線不斷豐富擴大,作為木珠大王,裴顯愛進而也發現到學識經驗已經不夠應付,又專門跑去溫州了解市場,學習經驗。在裴顯愛和坦頭人的努力下,整個坦頭鎮汽車用品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樣化,1998年就開始做椅套,按照外國客戶提供的樣品進行自我創新,同時,為了滿足產品創新的需要,設備跟著不斷更新。
到了二十世紀初,我縣一批汽車用品企業憑借敏銳的市場觸角,不斷探尋創新發展之路。明筑新材料有限公司從最初的專業生產木珠、門簾產品,成功地轉向了綠色籬笆產品生產;明豐公司不斷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研制成功折疊式車頂箱;天鴻公司在去年11月,推出一款車載空氣能護腰墊,這樣一個細節的創新,為“天鴻”帶來了比常規產品高出2.5倍的利潤空間……
和這些企業一樣,天臺汽車用品行業的經營者們都在精心謀劃轉型升級之路,緊緊圍繞小而精、精而專、專而特方面做文章。強化創意設計意識,增強自主研發能力,這也成為汽車用品行業推動產品創新的一個新動向。
小木珠到電商巨頭的成長之路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裴顯秀就開始涉及汽車坐墊行業,以外貿出口為主,加工生產銷售一條龍,看到“淘寶”的興起,村民們都在“淘寶”里淘寶,他的銷售觀念也逐漸在變化。
“我原先覺得這個好像沒有什么名堂,都是網上在做做,這個誰來買,后來兒女們都勸我,我們就開始嘗試網絡銷售。”自從觸網后,裴顯秀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現在我兒子淘寶這邊銷售將近一千萬左右,年銷售一共三千萬左右差不多。”
短短幾年,和裴顯秀一樣,鄉里鄉親們都嘗試在網上“折騰”起來。從2008年,首批村民開網店賺錢后,一批帶上一批。上“淘寶”讓村民的日子日漸紅火,村里的房子高了、轎車多了。不過,最讓村民們覺得可貴的是,大家的觀念新了、眼界開闊了。
目前,坦頭鎮也成為了全國19個首批“淘寶鎮”之一,東陳村、湖岸村、五百村、魚山村成為了全國首批“淘寶村”。現在,全鎮開有網店8000多家,淘寶店主達一萬多人,2014年實現網上銷售額近40億元。2014年,坦頭鎮的電商發展指數在全國排名第六,縣級電商密度在全國排名第二。
不僅如此,當地村民還自發成立了網商協會,搞起了“傳幫帶”。縣網商協會會長陳建鴻說:“到2011年,我們已經初具了一定的規模,協會成立以后,為做淘寶的人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協會也會組織電子商務大講堂,為大家提供培訓服務,這樣基本上一對二,二對十的就興起來了。”
如今,在“淘寶網”搜索“汽車座墊”,你會發現其中大部分店家來自臺州,進一步了解,便能發現發貨地主要集中在坦頭鎮。“只要一間房、一臺電腦,網店就可開張。”是坦頭鎮里廣為流行的一句話。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發展模式,網絡與實體店相結合的效能聚合優勢,成就了小木珠到電商巨頭的轉變(陸最姜靜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