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梁廣場為我縣商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一股新鮮活力,然而隨之帶來的停車問題,一直困擾著市民。開業以來,地下一層商用停車場于2015年2月17日起向社會開放并提供停車收費服務,可市民并不“買賬”,仍將私家車停到馬路邊和非機動車道,甚至有些直接橫在消防通道上。
現場:地上占道違停 地下鮮人問津 部分市民素質有待提高
10月21日晚7時,筆者途經赤城路,發現赤城路紅石梁廣場周邊人行道上擺起“長龍陣”,停放了數十輛私家車綿延幾百米,旁邊還有不少叫賣水果的三輪車,過往市民只好繞道而行,甚至走上馬路中間。廣場西側有一條通往地下停車場的通道,約6米寬,通道旁張貼著“消防通道嚴禁停車”的標志,因為之前有個別車主把車堵了半個通道,物業保安整日架起隔離墩把通道口兩側圍護了起來。除了這通道口,兩側高出路面十幾厘米的人行道上,也密密麻麻地“趴”滿了車。
與廣場周圍地面上停滿車相比,“近在咫尺”的地下商用停車場卻冷冷清清。偌大的停車場空空蕩蕩,僅在靠近超市及電梯口處停了不過40輛車,停車率僅16%。據物業保安介紹,廣場地下一層的商用停車場共有270多個收費停車位,可現在基本每天最多也就同時停五六十輛車。
除了這地下車場,開發商在廣場西面入口及東面赭溪岸邊各鋪設了11個和46個免費停車位,目前均由物業安排保安輪班管理,“一般只要這些車位停滿,我們就把入口圍起來,等里面的車位空出來,才允許外面車輛進入。”保安小張還說,“這兩個免費停車區基本整天滿員,有的車主停一兩個小時就離開,也有的一停就是好幾天。”小張透露,偶爾也有車主不理解,無視“已無車位”提示標志強行闖入,或者堵在入口通道直接下車離開的情況。“一開始我也把車停到地下的,后來發現廣場外圍也能免費停,還不必擔心罰款。”這位車主口中的這個“外圍”,也就是利民路靠近紅石梁廣場這一段。
此外,筆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在這個購物廣場,小車是“有車位不愿停”,電瓶車是“無車位照樣停”,騎著電瓶車前來購物的市民很是默契,大家一致先停在人行道上,從南邊一直延伸到東側的停車場盡頭,可這遠遠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非機動車道和機非隔離欄一側也基本“淪陷”,高峰期,東側的路面能滿當當地停上三排。近期因顧客電瓶車屢有失竊,物業將廣場上東面監控覆蓋的區域也劃出來供市民安置電瓶車,有網友戲說這是“小電驢攻占商場,順利登陸了”!
購物市民:地上停車更方便 地下車場收費高
筆者多次采訪和了解,“不方便”、“收費高”和“不習慣”是市民不愿意將車停到地下停車場的主要原因。
“開進地下停車場太麻煩,買完東西抬腳便走的,還是習慣停在路邊方便。”受訪司機幾乎眾口一詞。筆者中午在地下車場體驗了一把,一餐飯用時近1個小時,廣場地下車場收取停車費5元(停車超半小時且在兩小時內均收費5元),同樣在隔壁由城區停車收費系統統一管理的達峰排擋停車場和福溪北路停車場,筆者停車近2小時僅收取3元。筆者去查看了我縣發改委審批的城區停車誘導系統收費標準,地下停車場兩小時內最高僅收2元。(見表格)
周邊居民:家門口整排車 很是無奈
利民路總長約400米,北接棲霞東路南連赤城路,其中北段部分是居民區,路段比較狹窄,說起家門口這新開業的購物廣場,龐阿姨滿口無奈:“商場一開業,這附近熱鬧不少,我們門前這條路也跟著沾光,不管晴天雨天,車子都成排停這里。”道路本身狹窄又加上臨時停車擠占空間,這里車輛交匯十分困難,傍晚經常發生擁堵。有居民為圖個清靜設起了隔離欄,也有的為自家停車方便,索性在門口路面加裝了地鎖,大有“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意思。
退休的王大伯嘆氣:“這要是發生諸如火災之類的意外,消防車都難進來哦!”
利民路不僅身兼這片區域居民的出入要道,也是他們的過夜停車場,現在儼然又已升級為購物中心“首選”免費停車場。
交警執法部門:違停貼單 治標不治本
自商場開業以來,縣交警大隊一直致力于紅石梁廣場路段的交通疏導工作,設置隔離護欄,引導商場制作宣傳牌和指示牌,同時還向市民發放教育宣傳單,但很多市民仍無視交通規則,跟交警“打游擊”。去年底,綜合體開業前,交警部門就對其周圍實施了硬隔離,近期,城區中隊加強了赤城路貼條、拖車等處罰手段,占道違停現象有所緩解,但雨天、周末和傍晚仍舊“無序”。
“自從交警貼條拍照后,這條路上白天違停車輛少了,但夜里交警下班后路邊車輛還是塞滿。”環衛工人劉大姐說。
筆者提到目前利民路的管理問題,民警陸某坦言道:“利民路南段并不完全屬于公共道路,東側半邊屬于開發商的,加上還沒有明確的禁停標志等規定,我們也無權對這部分占道車輛進行處罰。”
紅石梁廣場,去年太平洋購物中心開業初期地下停車場還在修建,附近的馬路變成停車場。今年地下停車場正式開放1月后開始收費,太平洋商場經營方也隨之推出購物300元贈5元停車券的優惠政策,而多數市民反映免費停車券領取門檻太高。市民們還表示可以理解開發商收取停車費,是出于避免“老賴”長時間占據停車資源,保證有充分車位為商場顧客服務。但目前在我縣這個小縣城,停車收費還是個新鮮事物,一方面大家還不適應,另一方面過高的收費標準也確實讓很多市民“望而卻步”。
筆者就此事向縣治堵辦主任陳仲旭進行了采訪,他表示紅石梁商用停車場收費屬于企業行為,只要不是“漫天要價”,其收費標準的制定是不受政府限制。針對當下其周邊占道停車嚴重、而地下收費率不高的情況,陳主任建議開發商可借鑒目前我縣實施的城區差別化停車收費有關政策,對兩個地上停車區實行有償停車(短時內免費),且收費標準高于地下,有效提高地上停車位的周轉率,既杜絕長期占位“老賴”,也能方便短時停車的顧客。同時要適當調低地下商用停車場收費標準,引導有長時間停車需要的顧客盡量選擇地下停車場,通過地上與地下“雙管齊下”差別化收費提高車位使用率。此外,有關執法部門也要加強外圍公共區域嚴管嚴治,逐步打消市民免費占道停車不受罰的僥幸心理,聯手維護公眾利益。(陳忭忭)
后記
當下,私家車占用人行通道、消防通道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有很多駕駛者在前往某地時,都喜歡直接開到目的地門口(不管那兒是否允許停車),而不愿意將車停到允許停車的地方,再走上幾分鐘。此外,還有一些人為了省下幾元停車費,寧可違規停車,也不愿意停到規范的停車位置。可能有人認為,我們縣城比較小,道路比較“寬敞”,一時的占道停車對交通尚不構成影響。其實不然,有些人為了一己方便,或漠視規則,或心存僥幸,或懵懂無知,公然將自己的“私”車,停到了“公”共地帶,不僅給自己貼上道德標簽,更是堵上了眾多民眾的生命通道。現在停車難問題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也已經進入著手解決的階段。筆者以為,政府部門做的是大事,我們普通駕駛員也可以做一些小事,比如應該改改自己不好的駕駛習慣,盡量不要為圖自己一時方便而給別人帶來不便。筆者相信,只要政府、集體、個人共同參與到停車難問題的解決上,不久后,停車難將不再是老大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