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反映出通信基站在公眾眼中充滿了神秘感,人們還不夠了解電磁輻射。對此,11月12日,臺州市政府舉行了“智慧臺州,基站先行”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通信基站環評的相關情況,發布監測數據,力爭消除大眾誤解,推動通信基站建設,助力“智慧臺州”建設。
通信基站的電磁環境現場監測情況顯示,無論是矗立在地面的基站還是建在樓頂的基站,檢測人員在距離基站天線最近的位置進行監測,實測數據顯示電磁輻射強度為0.73伏每米—0.77伏每米,而我國的電磁輻射強度國家標準為12伏每米。數據表明,基站周圍的輻射數據均小于國家標準。到目前為止,臺州市的通信基站都已通過環保部門的環評委托,確認在安全范圍以內。
會上,臺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郭斯嘉表示,目前臺州已有近9000個移動通信基站,還需要再建5000個基站才能達到“寬帶中國”國家戰略的基本要求。因此,要高度重視無線寬帶基站網絡建設的各項工作,大力加強我市無線寬帶基站網絡建設的推進力度。
市經信委副主任金仁強對臺州移動基站網絡建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具體介紹。他指出,通信基站網絡是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信息時代經濟和社會有效運行的前提和保障。目前,臺州不少地區4G網絡的網速和服務還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基站建設還沒有同步跟上,基站密度不夠。
市科技局副局長陳軍華詳細闡述了有關通信基站輻射的基本知識。他指出,輻射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無處不在,大部分電磁輻射并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關鍵問題是要把電磁輻射控制在安全范圍內。
隨著4G網絡的發展和普及,通信基站會建得越來越多,基站之間的間距會越來越小,相應的基站天線的發射功率也會越來越小。因此公眾要消除誤解,以理性、科學的態度對待身邊的移動基站。 (龐灑)